无中生有的力量,来自于听众的共鸣
2025/07/02
2025年6月14日,宜兴佛光山祖庭大觉寺,西净楼二层座无虚席,超过250位听众齐聚一堂,只为聆听一场与众不同的讲座——金马影后、琉璃工房与琉璃艺术博物馆创办人杨惠姗女士,带来的主题分享:《无中生有——文化创意品牌的养成》。
这不只是品牌的故事,也不只是艺术创作的历程,而是一次深刻的生命证道,一场关于“愿”、“力”、“光”的灵性对话。
这场演讲,不仅是分享,更是一次集体的心灵共振。
她不是在讲故事,
她是在讲一段修行。
从影十二年,拍了124部电影,有一年甚至拍了22部——那是她“努力”的时代。但真正的转折,始于与导演张毅的相遇,以及他们共同看见琉璃的那一刻。
两人从未接触过这门技艺,却毅然决定放下一切,投入创作、铸窑、实验,最终累积出“琉璃冢”——一座堆满失败作品的仓库。
一位听众哽咽地说:“她把“失败”说得那么平静,却让我心头一震——那不是放弃,而是修行的极限状态。”
愿力,是信念的具象。
听众过蓓莲分享:“每一个问题,都是修行。”最令人动容的片段,莫过于她描述如何完成佛光山观音圣像:四十天内,三班工人轮流,她一人贯穿始终。当时手指肿胀、脚无法穿鞋,仍不曾停歇。
那不是对佛法的信仰而已,不只是对创作的热爱,而是对“今生大愿”的实践。
“她不是在讲自己的成功,而是在说——我们每一个人,如何在逆境中活出愿力。”
——章金玲
“那句“不是你会不会,而是你要不要”,在我心里反复回响。今天我终于明白,“无中生有”的“有”,是用信念熬出来的。”
——李怡静
“她的成功,不是艺术圈的胜利,而是文化复兴的答案。这不只是她的故事,而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,如何走出来的故事。”
——来自未能到场的读者
无中生有,
是被愿心点燃的现实。
有人说,今天的杨惠姗,不再是银幕上的主角,而是琉璃工房的守灯人。她从张毅的笔下走来,用火与光为作品注魂,为这个时代点亮一盏文化自信之灯。
她说:“荣耀即责任。” “每个人都有潜力和可能性改变自己。有心、有愿,就有力量。”
这不是只说给创作者听的话,更是给每一位在人生路上前行、在人生黑夜中寻光的人。
无中生有,
是一场艺术的修行,
也是一份生命的承担。
愿这份光,温暖你心,
也照亮你我前行的路。
分享给朋友